怀宁县政务平台 加入收藏
监督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怀宁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法院:

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怀宁县人民法院关于诉源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有效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会议对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会议应到30人,实到29人,该项报告得“满意”29票,“基本满意”0票,“不满意”0票,测评结果为“满意”等次。

会议指出,我县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还存在联动协作机制不健全、基层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提出以下审议意见,现交予研究处理:

一、创新治理理念,构筑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科学防线

一要深化基层基础工作。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等“桥头堡”作用。二要强化诉源治理工作考核。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提高诉源治理工作在综治考核中的权重,发挥考核机制激励作用,提高乡镇和部门调处矛盾纠纷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无讼”村居(社区)建设,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转化,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三要加大诉源治理工作宣传力度。提炼、宣传体现公序良俗的典型案例,挖掘弘扬解纷文化中的典型做法,让更多群众了解各种解纷方式的程序、效力、成本和利弊,自觉认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

二、加强工作联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一要依法履行好法院司法建议的职责。定期分析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呈现的特点、问题和各乡镇收案形势,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有关单位完善管理、消除隐患、改进工作、规范行为,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二要强化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建设。要大力推动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积极与人民调解、行政机关、工会、妇联、行业协会、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等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和协作关系,制定联动工作机制,确保调解、仲裁、公证、行政复议程序顺畅高效衔接。三要加强对调解前置制度的探索实践。不断改进调解前置的运行方式和矛盾化解模式,减少当事人纠纷化解成本。完善特邀调解制度,健全特邀调解队伍,加强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强化保障建设,不断提升诉源治理信息化水平

一要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提升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工作信息化水平,提高诉讼服务质量与效率。二要加强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全面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进一步打通人民法院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基层组织之间的信息渠道,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融、成果共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及满意度测评办法》,请于两个月内就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征求县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意见后,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报告。

 

      

                                                                                怀宁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4年8月30日

版权所有:怀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07494号-1 未经授权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257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6-461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