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政务平台 加入收藏
他山之石
颍上县花鼓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情况

  颍上县是花鼓灯艺术的发源地,在颍上民间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历史上“千班锣鼓万班灯”是淮河流域盛行花鼓灯时的真实写照。作为淮河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经过一代一代花鼓灯艺人的传承和发展,表演内容不断得到丰富,艺术水平逐步得到提升,艺术欣赏性和感染力叶进一步增强。2006年6月,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颍上县委、县政府在传承、保护和发展、挖掘、繁荣花鼓灯艺术的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一、加大保护力度,增加经费投入。2006年以来,颍上县政府每年投入财政资金40万元,2010年又投入70万元建立花鼓灯研究基金和政府买单演出资金,用于组织开展以花鼓灯为代表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二、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花鼓灯的收集挖掘整理工作。县文化馆、非遗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初步建立了颍上花鼓灯数据库,收集民间花鼓灯信息,建立了花鼓灯民间艺术团体及民间艺人艺术档案。目前已经整理出近200位民间花鼓灯艺人基本信息资料,40多个民间花鼓灯团体的信息。

  三、建立有效的传承保护工作机制。2006年,组建了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学校,按计划每三年培养一届花鼓灯学员。通过三年的培养,熟练掌握传统花鼓灯艺术技巧。在教学中,把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和花鼓灯艺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民间花鼓灯艺人请进课堂,手把手传授传统的花鼓灯艺术,让年轻学员真正把传统的花鼓灯继承下来。2009年,我们在首届毕业学员的基础上成立了花鼓灯艺术团。2012年以来,与省艺术学院联合开办了颍上花鼓灯班。

  四、成立了颍上花鼓灯艺术研究会。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组织花鼓灯艺人进行艺术交流。2012年以来,每年组织一次民间花鼓灯调研和传统花鼓灯艺术展演活动。2013年11月,举办淮河流域花鼓灯研讨会,受到国内舞蹈艺术界专家的良好评价。

  五、积极开展对外艺术交流活动。2006年,与韩国专家,开展了对农耕文化的调研活动;2007年,国家邮政局采用了“民间舞蹈.预上花鼓灯”图集作为邮资封首次发行。2009年,花鼓灯节目获得全国非遗节目展演金奖、国家群星奖;2010年,我们参加了全国民间艺术节展演;2012年,参加央视3套舞蹈世界展演;2016年参加韩国首尔、美国旧金山世界舞蹈艺术交流比赛分别荣获金奖。吸引了国家、省市媒体不断的来颍上做专题报道,颍上花鼓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六、组织创作创新发展,积极推出理论成果。组织专业人员对花鼓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收集、整理。配合《安徽花鼓灯》出版,提供了详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的资料。鼓励颍上花鼓灯艺术爱好者,积极创作新时期花鼓灯作品。到2016年底,创作出各类花鼓灯舞蹈、音乐节目、文学和理论成果达140余项。

  七、大力开展花鼓灯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县文化馆(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每年举办3—5期花鼓灯培训班。同时,把花鼓灯培训开办到学校,目前,颍城二小和乡镇中小学有我们的少儿花鼓灯培训基地近10个,把花鼓灯做为学校特色教学纳入艺术教育。

  八、注重保护民间花鼓灯艺人。颍上花鼓灯基础在民间,王传先、黄西城等普通群众被誉为“安徽省十大花鼓灯老艺人”,他们带动了颍上沿淮河的乡镇民间花鼓灯传承与发展,使群众参与到这项民间艺术之中。颍上县文广新体局连年邀请老艺人参加举办花鼓灯艺术节、元宵灯会等活动,到花鼓灯艺校为学员们传授传统花鼓灯技艺。关注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老艺人进行帮扶,定期为国家。级传承人发放生活补贴,组织慰问等。

版权所有:怀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07494号-1 未经收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257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6-4611088